什么是宇宙
一、宇宙之外是什么1、定义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宇宙航 ...
一、宇宙之外是什么
1、定义
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宇宙航行”的“宇宙”的定义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味着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2 .古代宇宙的定义
有西汉的《淮南子》。 “自古以来称之为宇宙,四方上下称之为宇宙”。 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来看,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将达到920亿光年以上。
3 .人类可以观察的宇宙
人类观察到的宇宙的一部分物件由约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灰尘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组成。 重子物质构成银河之际的“蜘蛛网”。 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4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的初始条件及其后续进化的宇宙学模型,该模型得到了目前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和最正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通常指出的大爆炸观点是,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从密度极高、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进化,继续膨胀达到了今天的状态。
5 .加速膨胀运动
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通过对普通物质的引力作用和使宇宙加速膨胀来显示它们的存在。 如果不存在暗能量,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会减缓宇宙的膨胀,但天文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正在进行加速膨胀运动。 宇宙由所有的天体组成。
二、太阳系天体
1、太阳
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用自己强大的引力把太阳系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其周围,它们不散开,整齐地围着自己旋转。 同时,太阳作为普通恒星,带领其成员,日复一日地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 太阳半径为696000公里,质量为1.98910^30kg,中心温度约为15000000 。 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他的体重将是地球上的20倍。
2、金星
从太阳数第二颗行星,夜空的亮度仅次于月亮。 [43]金星没有水,大气中有严重的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气中有厚度20至30公里的浓硫酸云,地面温度不会低于400,其实是“炼狱”般的世界。 金星地上的大气压是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深900米时的压力。 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构成,失控的温室效应是引起金星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 金星没有固有磁性层的保护,因此会诱发磁性层中磁场重新结合释放的巨大能量,金星的大气被加热加速逃逸。
3、木星
从太阳数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行星的总质量大两倍(地球的318倍),直径142987km。 气体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和微量的甲烷、水、氨水、石头组成。 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太阳系星云的组成非常相似。 木星可能有石质的核。 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中几乎所有的行星物质都聚集在一起,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 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和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内部,但温度相当低)。
4、水星
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水星半径约2440公里,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 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达到摄氏430度,晚上可达到零下170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水星的外大气层非常薄,由水星表面和太阳风中的原子和离子构成。 科学家确认水星表面含有丰富的碳,认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由低重量%的石墨碳构成。
5、火星
是地球的附近,太阳系中倒数第四颗行星。 直径6794km,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 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占95%。 火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密度不足地球大气的1%,所以无法保存热量。 结果表明,火星表面温度几乎不超过0,晚上最低温度达到-123。 火星被称为红色行星。 因为表面被氧化物复盖,所以呈现生锈的红色。 其表面大部分地区是含有大量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有赭曲霉素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 火星上经常刮猛烈的大风,大风卷起沙尘就能形成特别大的沙尘暴,复盖火星世界。 沙尘暴每次都能持续几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盖和火星的大气含有水分。 根据从火星表面得到的探测数据,很久以前,火星上有液态水,而且水量特别大。
6、土星
从太阳数第六颗行星,直径120536公里,体积仅次于木星。 主要由氢组成,有少量的氦和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含有岩石和冰,周围被几层金属氢和气体复盖。 地球离土星13亿公里。 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强2.5倍,可以牵引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使地球在椭圆轨道中运行,与太阳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合生命繁殖。 土星的轨道倾斜20度时,地球的轨道会比金星的轨道更接近太阳,火星会完全远离太阳系。 土星是唯一知道密度比水低的行星,如果能把土星放入巨大的浴缸就能浮游。 土星有巨大的磁气球和狂风大作的大气层,赤道附近的风速可达到1800公里/小时。 在围绕土星运转的31颗卫星中,土卫六是最大的一颗,比水星和月球还大,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
三、物质多样性
1、红明星
恒星度过漫长的青壮年期——主系列星阶段,进入老年期,首先成为红巨星。 被称为“巨星”,强调巨大的体积。 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膨胀到十亿倍以上。 之所以被称为“红”巨星,是因为这颗星在急速膨胀的同时,其外面远离中心,所以温度下降,发光变红。 虽然温度下降了一点,但红巨星的体积这么大,光度也变大了,变得极其明亮。 红巨星形成后,向恒星下一阶段的白矮星前进。
2、白矮星
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因为颜色白色,体积比较小,所以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是非常特殊的天体,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白矮星是中低质量恒星进化路径的终点。 在红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由于温度、压力不足、核聚变达到了铁阶段,因此停止了能量的产生。 恒星壳的重力压缩恒星形成高密度的天体。 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一半的太阳质量,比地球稍大。 这个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
3、超新星
是恒星进化过程的一个阶段。 超新星爆炸是一些恒星接近进化末期时经历的激烈爆炸。 质量低于9倍的太阳质量左右的恒星被认为经过重力衰变的过程无法形成超新星。 质量大的恒星在晚期进化,无法在内部产生新能源,巨大的引力使整个恒星迅速向中心倾斜,将中心物质压碎为中子的状态,形成中子星,散落在外层下面的物质是这种坚硬的“中子核” 这成为超新星爆炸,质量更大时,中心可以形成更黑洞。
4、脉冲明星
是在超新星阶段恒星爆炸后的。 超新星爆炸后,核只有几十公里大,其转速很快,有些甚至达到每秒714转。 在旋转过程中,其磁场将其制成强电波放射到外部,脉冲星就像宇宙的灯塔,源不断地向外部放射电磁波,该电磁波间歇,而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由于其强烈的规律性,脉冲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准确的时钟。 脉冲星通过消耗自转能量来补充辐射的能量,因此自转会慢慢变慢。 但是,这种延迟非常慢,信号周期的精度可以超过原子钟。 从脉冲明星的周期可以推测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明星越年轻。
5、中子星
超大质量恒星爆炸成为超新星时留下的核,是密度非常高的天体,相当于把太阳的质量放入直径只有20公里的球中。 中子星可以每秒旋转数百次,凭借超强的引力作用和转速,中子星可以在时空中形成大的“波纹”,但如果其表面含有隆起和其他缺陷,空中出现的“波纹”就会出现不均匀性。 中子星的表面被认为是富含中子微粒的结晶层,是固体坚硬的外层。 中子星表面的原子排列得比钢铁密,其强度是钢铁断点的100亿倍。 坚硬的表面是指中子星支撑大量的表面隆起地形——“山脉”,在中子星表面可能可以支撑高10厘米的地形隆起到几公里以外。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