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一、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1 脚和骨头上的刺跟骨退行性变化引起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引起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长期存在“骨刺”, ...
一、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1 .脚和骨头上的刺
跟骨退行性变化引起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引起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长期存在“骨刺”,长“骨刺”跟骨长期载荷或载荷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位神经,脚和脚疼痛。
2 .足底筋膜炎
是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长期站立或行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足底筋膜炎引起的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提高脚后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缓和前足底屈曲,缓和足底筋膜的拉力,可以减轻症状。
3 .与焊盘的疼痛
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是跟骨下以纤维组织为间隔由脂肪组织和弹性纤维形成的弹性垫。 在青年期,垫子弹性强,可以吸收振动。 老年时跟骨无垫负担体重,严重时形成瘢痕和钙质堆积,引起跟痛。
4 .跟骨后滑囊炎
跟腱和皮肤之间最容易发生的滑囊是由于不合适的高度和鞋的摩擦损伤引起的。 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有压痛。
5 .跟骨突炎
常见于8~12岁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发育过程中未合并的骨质被肌腱牵拉而引起的症状,疼痛可在跟腱附着点下,两侧同时发病。 跑步和脚步会加重症状。 骨质融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了。
6 .距骨下关节炎
跟骨骨折后经常发生,是外伤性关节炎。 x光片靠近横足窦,负重时疼痛加重。
7 .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殖及炎症性变化引起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引起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8 .足弓结构发育异常
高弓足、扁平足、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二.脚后跟疼怎么办
1 .手术治疗
病程长期以来多为顽固性和痛症,经不起痛苦,跟骨内压高,需要手术治疗,可进行跟骨穿孔减压术,疗效良好。
2 .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治疗; 往压痛点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周治愈1次,23次。 后滑囊炎经常发生在跟腱和皮肤之间,由摩擦损伤引起,表现为囊内积液、肿胀压痛。 不要在摩擦和囊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是有效的。
3 .理疗
脚后跟疼的话,按摩和热水泡都无效,拍照没有任何缺点可能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和痛症。 我是。 该病的诱因多为长途旅行、长期站立、肥胖、受伤、冷水浸泡、湿冷等因素。 发病机制是由骨内静脉淤滞、血液循环不良、跟骨内压上升引起的。 治疗这种病要针对病因病理,方法:
醋热水泡脚:在1/3盆热水中加入1/3盆食醋,先熏患脚后加入泡沫,然后水温变低后加入热水,持续浸泡30分钟以上,每晚睡觉前一次。
用热水袋包好几块干布和毛巾,贴在疼痛的地方(脚底、脚和后部),第二天起床时去除。
休息时抬起患肢
药物:复方丹参片,一次三片,一天三次,口服。 促进静脉回流的药:威利坦或麦诺林,1次1片,1天2次,也可以口服。 疼痛重者可以服用止痛药3~5天。
自我按摩:把脚和疼痛按在硬物上
注意休息,不要站得太久。 不要受冷湿肥胖者减肥。 以上治疗14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
疼痛较重者可以尝试局部封闭治疗。 注意不要从脚和底部进针,从脚的一侧进针。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