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是什么意思
一、hbv是什么意思1、hbv=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 ...
一、hbv是什么意思
1、hbv=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该科病毒包括良性肝DNA病毒属和家禽嗜肝DNA病毒属两个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良性肝DNA病毒属, 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投入,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率呈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2.hbv结构
乙型肝炎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采取直径约42nm的大球形粒子、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粒子、管型粒子三种形态的粒子结构。 大球形粒子(Dane粒子)是完全的病毒粒子,由被膜和核衣构成,被膜含有HBsAg、糖蛋白和细胞脂肪,核粒子含有核蛋白(HBcAg )、环状双链HBV-DNA和HBV-DNA聚合酶,病毒完全
3、hbv感染
HBV通过低亲和性受体(如肝素硫酸、蛋白质组学等)粘附在肝细胞表面,通过膜蛋白的preS1区域与病毒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 钠离子牛磺胆酸转运体(NTCP )是通过HBV进入细胞确立感染的重要受体,内吞病毒被膜和吞膜融合后将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衣壳运输到核孔复合体内部的病毒基因组rcDNA
4、hbv生命周期
在细胞核内,rcDNA可能被细胞DNA复制机制转化为共价键封闭环状DNA(cccDNA )。 cccDNA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在细胞核内维持几个月到几年,这是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病毒排斥的根本原因,因此去除ccdna对乙型肝炎的根治有决定性意义。 病毒用cccDNA转录3.5kb、2.4kb、2.1kb和约0.8kb的mRNA,其中3.5kb为前基因组RNA(pgRNA ),逆转录基因组DNA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和聚合酶蛋白组装好的HBV粒子和亚病毒粒子被输送到高尔基体进行HBsAg的糖基化修饰,最后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分泌完全的病毒粒子来完成生命周期。
5、hbv患者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感染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无论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期,血液都具有传染性。 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无肝炎症状生命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内,肝组织检查无明显异常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感染源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和体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含量成比例。
二、HBV致病机制
1 .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下降:
HBV感染时,对外膜抗原的体液抗体应答有利于去除血液中的病毒粒子,对核壳和复制酶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去除病毒的同时损伤肝细胞。 许多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BV后,如果不能通过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协调作用清除病毒,产生HBV抗体,有效清除免疫功能下降和抑制等病毒,就会导致病毒的持续感染和肝细胞内的复制,导致慢性感染HBV感染人体后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使感染迁延而慢性化。 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与病毒清除和病原机制有关。
2 .病毒变异引起的抗性:
HBV感染持续的原因通常是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下降,常见于病毒变异后的免疫逃逸,病毒可以通过该机制避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感染变为慢性。 HBV具有高致突变性的原因是病毒有逆转录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容易发生错误。 HBV在感染过程中容易因人体免疫压力和抗HBV药物的影响而诱发变异,HBV变异后病毒难以清除,引起耐药性,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s基因的变异引起HBsAg阴性的HBV变异株感染,出现“诊断逃逸”。 前c/c区基因变异抑制HBeAg合成,患者HBeAg阴性,但其病毒复制不受影响,因此可检测HBV DNA,甚至病毒量高。 p区基因的变异直接影响抗病毒疗效。
3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障碍:
HBV感染后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HBsAb、PreS1-Ab和PreS2-Ab可以直接去除血液循环中游离的病毒,但由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体堆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上,激活补体,IIV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肝细胞内,引起肝毛细血管栓塞,引起急性肝坏死,表现为重症肝炎。 HBV感染暴露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作为自身抗原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损伤肝细胞。
4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障碍:
免疫细胞通过识别细胞膜上的HLA-I类分子和病毒抗原起着杀伤特异性CTL直接靶细胞的作用。 细胞免疫是完全清除病毒的重要因素,但对生物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会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损伤,引起重症肝炎,但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容易导致慢性化。
三、临床预防与治疗
1 .表面抗体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抗HBs )、抗原(HBeAg )、抗体(抗HBe )和核心抗体(抗HBc )被称为乙型肝炎五项,是常用的HBV感染检测指标,可以反映受试者体内HBV感染。 乙型肝炎的五项检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检查只能提供阴性或阳性结果,定量检查可以提供各指标的精确数值,在乙型肝炎患者的监测、治疗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更重要的意义,动态监测由临床医生治疗
2、乙型肝炎的五项检查
乙型肝炎的五项检查不能成为判断病毒是否复制的指标,但DNA检查是通过扩增病毒核酸,对体内低级HBV病毒敏感,判断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 DNA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传染性,HBVDNA越高,病毒复制越多,传染性越强。
3、乙型肝炎病原的根本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型肝炎病原的根本原因,HBV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本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乙型肝炎病毒DNA的阴性转移。 DNA检查对HBV的确诊和HBV疗效的评价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了解机体内病毒的数量、复制水平、传染性、药物疗效,制定治疗策略,作为评价指标,用于隐匿性HBV感染和隐匿性慢性HBV的确诊
4 .有效控制HBV传播
乙型肝炎接种疫苗是有效控制HBV传播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实行新生儿强制计划免疫,出生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疫苗后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可以持续至少12年,对高危人群进行抗hbs监测,必要时可以加强免疫。 意外接触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后,立即检查乙型肝炎5项,抗-HBs10m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立即注射HBIG200~400U以中和病毒。 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者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疗法,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报告,注明是急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乙型肝炎。
5、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即使HBV DNA水平较高,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肝功能代偿期: HBV DNA水平为1104拷贝/毫升和(或)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肝活检需要从中度到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