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元节
一、上元节是什么1、“三元”包括中国的岁时令有所谓的“三元”,指出月15元、7月15中元、10月15下元。 上元是天官大帝的生日,唐代在一七 ...
一、上元节是什么
1、“三元”包括
中国的岁时令有所谓的“三元”,指出月15元、7月15中元、10月15下元。 上元是天官大帝的生日,唐代在一七十月十五日被称为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院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三官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2、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称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正月十五日称为元宵节。 也被称为“上元节”。
3、元宵节的形成
在中国的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为三元。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很长的过程,根据一般的资料和民俗传说,正月十五日在西汉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辛夜在甘泉宫举行祭奠“太一”的活动,后世被认为是正月十五日祭奠天神的先声。 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4、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以自古以来热烈庆祝的观光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有出去赏月、烧灯、猜谜、吃元宵、拉兔子灯。 另外,很多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嘲笑龙灯、逗狮子、踩高跷、划干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被评为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元宵,本来是“上元节之夜”。
元宵本来是“上元节之夜”,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汤圆月见,节日的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们赏光,解开谜团,吃元宵,将除夕开始的庆祝活动面向另一个高潮,成为了与世隔绝的风俗。 元宵是初期节庆形成的过程,称为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为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道教的影响也被称为上元,唐末也被称为元宵。 但是宋以后也被称为灯夕。 到了清朝,也被称为灯节。 在海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闻名。
二、民间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流行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初被称为“浮元素”后被称为“元宵”,生意人将其称为“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以吃肉,风味不同。 汤煮、油炸和清蒸意味着团圆的幸福。 陕西汤圆不是包的,而是糯米粉中“滚”的,或者煮司、油炸食品、热火、圆的。
2、做花灯
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的风盛行,传入后世。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烟花高潮。 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山西县城的一级城轮廓和乡、镇上,这些居民集中,在繁华街道,新年十五日到来之前,街上挂着灯笼,到处都是花团锦簇,灯光摇晃,新年十五夜达到了高潮。 正月十五日的“展望灯”是山西民间大众的自愿活动,正月十五夜,街头巷尾,红灯高高升起,有宫灯、兽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灯等,吸引了展望灯的大众。
玩弄龙灯
嘲笑龙灯,也叫舞龙灯或龙舞。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报道,黄帝时代,在《清角》大规模舞蹈中,出现了人类扮演的最前列的鸟的身体形象,之后编制了6只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景。 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垫中生动地描绘了龙舞。 据《隋书音乐志》报道,隋炀帝的时候与百戏龙舞表演相似的《黄龙变》也很精彩,龙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很流行。 中华民族尊龙,以龙为吉祥的象征。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大众文艺表演。 高脚本是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在春天和秋天已经出现。 中国最先介绍高足的是《列子说符》篇。 “宋有兰子者,用技晒宋元。 宋元召见其技。
5、跳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次元宵佳节和集会节,民间都用狮子舞助兴。 这个风俗起源于三国时代,开始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狮子舞”始于魏晋,盛于唐朝,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两人扮成狮子头,一人变成狮子身和后腿,另一人变成狮子人,舞法有文武部分、文舞。
三、社会影响
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的综合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人民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 在物质生活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不同的节日独特的食品。 元宵佳节,全家人一起吃汤圆。 “汤圆”接近“团圆”的字音,象征着团圆、和平。
2、元宵节的文化价值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是,那是国民的狂欢节,人人都参加和享受。 古代元宵节因为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容易产生爱。 一百年来,元宵节上演的二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
三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的意义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社会文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祷上帝保佑。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 宋代陈元鞆《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为了说明元宵节偷灯的理由,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兆”。 这里“灯”的语调“丁”是男性。 这样,偷灯就意味着生儿子,偷灯就是祈祷子女延长。 同样的道理,观景灯也有求子的意思。 于是,古代女性有理由出去看灯,变得有名了。
4、元宵节俗的形成过程
元宵节俗气的形成有很长的过程,正月十五日在西汉受到重视,但正月十五日真的是在汉魏之后作为民俗节。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形成元宵节的风俗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公元58——75年),由于明帝提倡佛法,蔡惣52; 他从印度回来寻求佛法。 据说印度的摩饮陀国每逢正月十五日,僧侣们就仰望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发扬佛法,命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的燃灯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而在中国推广开来。
5、元宵节的节目和意义
元宵节快到了,花灯、汤圆、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山东省日照市的“元宵经济”很受欢迎。 商店吹了元宵经济的“集结号”。 2011年2月17日是元宵节,吃汤圆、吃美食、看庙会,所有市民都抓住春节的尾巴,享受元宵节的年味。 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再次被搅拌,酒店预订满了,超市元宵着火了。 近年来,春节期间没有赶上晚会的同事和亲友有机会一起吃元宵节,元宵节酒店的预订率大幅增加,元宵节的预订数量几乎不亚于除夕晚饭,有些酒店相对于市民过年吃大鱼和肉的习惯。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