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什么意思
一、立冬是什么意思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时刻在公元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这时地球 ...
一、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时刻在公元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这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 ',北京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只有3347 '。 立冬后日照时间也会缩短,中午太阳的高度会持续下降。 中国民间需要以立冬为冬天的开始,弥补立冬期间度过严冬的食俗。
2、立,建始也,表示冬天开始。 冬天是结束的意思,有在农作物收获后收藏的意思,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完全建立。 这时高空西风南枝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的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亚洲地区向引纬方向环流,西风南枝变动强烈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范围阴雨的天气。 另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确立,有寒流和大幅度降温。
3、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中国北方地区大地结冰,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 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经接近尾声。 中国江南不得不抢夺晚作冬小麦,赶紧移植油菜。 中国南部是种麦子的最佳时期。 另外,立冬后空气逐渐干燥,土壤含水量少,中国此时开始重视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依据是太阳达到黄经225度。
立冬不仅是盛大举行收获祭祀和丰年宴会的时间,也是寒风来自乍得的季节。 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风俗。 这时,北方是“水结冰,地结冰”的孟冬月,南方是小阳春的天气。
5、1937年全国人民奋起抗日。 刮风那天,霞浦城关展开了猛烈的寒衣招募活动,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唱着悲伤的苍凉歌声,吸引了数万人的心,街上的人们流泪纵横地捐赠,捐赠。 寒衣节的壮举,70多年过去了,霞浦人民充满豪情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二、气候特点
1、热带气旋弩的最后
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生成2~3个热带气旋。 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发生的气旋也有可能发展到台风的强度。 最近55年来,11月有11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海南。 如果当年的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说冷空气很强,很难出现台风。
2、华南秋夏两季
在立冬期的华南北部,即使刮寒风气温也迅速恢复,晴天无风时经常被说“10月的小阳春,无风暖和”。 这里经常是12月份才进入冬天。
在华南南部、台湾、南方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还没有进入冬天。 但是,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通常在30以下。 另外,也不排除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而强烈冷却,但近年来减少了。
一到冬天的深秋就容易起霜雾
正常年11月,从北到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从南到江南北部陆续出现初霜。 寒冷的一年,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有初霜。
在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前锋离开当地,前线后面的冷空气块开始变性为温暖的一面。 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后温度恢复了,但空气质量逐渐变差了。 特别是在大城市,大气中蓄积的水蒸气和污染微粒子结合凝结形成烟雾和浓雾,影响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 在我国西南、江南,水蒸气条件比北方好,早晨气温低时,往往会出现大雾。
4、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的降水量明显减少。 高原雪山上的雪已经化不开了。 华北等地经常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很难预报,影响也很大,需要特别关注。 这时,降水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雨、雪、雨夹雪、雾、冰粒等。 如果有强冷空气的影响江南也会下雪。
5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增强,气温下降的趋势会加快。 北方的寒冷,人们记得很清楚。 从10月下旬开始暖气不断,人们幸运的是还有一个避寒地。 这时对于深秋“小阳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来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5。 绵雨已经结束,遇到强冷空气急速南下的话,有时不到一天降温就会接近8-10。
三、立冬养生
1、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的时候”的说法。 除夕是旧年和新年的交往,立冬是秋冬季节的交往,所以“交”孩子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人们逐渐恢复了这个古老的风俗,立冬那天各种饺子备受欢迎。 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山东枣庄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惯。
2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 所以,冬天必须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取,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子、鹌鹑、海参等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热量多,防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的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要特别注意保温。
3 .海带、海苔可以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有被称为甲状腺素的东西,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发热能力,增强基础代谢率,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抗寒,含碘的食物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 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海苔、发菜、水母、菠菜、白菜、玉米等。
4、动物肝脏、胡萝卜可以提高耐寒能力:
寒冷气候明显改变了人体的维生素代谢。 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5、芝麻、向日葵可以提供人体耐寒性所需的因素:
寒冷的天气会增加体内对蛋氨酸的需求量。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以提供适应寒冷所需的一系列甲基。 因此,冬天必须多摄取含蛋氨酸的食物。 芝麻、向日葵、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