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是什么意思
2019年12月2日,语言“文明互鉴”由《咬文嚼字》作为2019年10大流行语发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文明互鉴,即加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
2019年12月2日,语言“文明互鉴”由《咬文嚼字》作为2019年10大流行语发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文明互鉴,即加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 中国提出的“文明互鉴”已经成为世界的“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中广泛普及。 以下,和常识大全网一起看,就文明互鉴的意思进行说明。
评选、发表年度的10大流行语成为《咬文嚼字》的惯例。 年流行语“出镜”频率高,具有广泛的流行性,凝聚时代缩影,记录社会观察,包括对生活的体会,反映观念变迁,每次发表都高度聚焦,经常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 “文明互鉴”不仅进入了“十大”行列,而且成为世界的“热词”,显然具有罕见的意义,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兴奋。
文明互鉴是什么意思
文明互鉴、网络流行语、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持世界和平的纽带。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表示:“文明通过交流丰富多彩,文明通过互鉴丰富。”
文明互鉴的词语来源
互鉴,即相互参考文明互鉴,即加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表示:“文明通过交流丰富多彩,文明通过互鉴丰富。” 五年来,习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场合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 2019年5月15日,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文明以多样性交流,通过交流相互监督,通过相互监督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共鸣。 "。
文明互鉴的发展经过
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持世界和平的纽带。 “文明互鉴”已经成为世界的“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广泛普及。
文明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文明互鉴”成全球热词,说明“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响越来越热烈。
人类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不息的动力,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说时强调“文明通过交流丰富多彩,文明通过互鉴丰富”,提倡在过去5年多中在许多重要场合加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文明互鉴”成为世界性的热词,“中国之声”传遍全世界,是引起热烈反响的生动表现。
“文明互鉴”成全球热词,表明“中国主张”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互鉴,即相互参考。 加强文明互鉴,即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 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变局,站在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美好的希望和严峻的挑战并存。 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而且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决时代命题的重要主张。 “文明多元化交流,通过交流互相监督,通过互相监督发展”。 文明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持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主张”内涵丰富,影响扩大,在国际社会上达成越来越广泛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