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是什么意思? 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
针对当前网民的心理、行为问题,网络实名创建为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网络管理方式,成为保护、引导网民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 ...
针对当前网民的心理、行为问题,网络实名创建为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网络管理方式,成为保护、引导网民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的侵害但是,在此条件下,如何保证网民的监督权和言论空间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网络实名制的起源
中国网络实名制的来源被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论新闻改革时提出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应该禁止任何人在网络上匿名”。 2002年4月29日,广州电视台《都市在线》栏邀请李希光参加采访节目。 关于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李希光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应该制定禁止人人匿名在网络上发表东西的法律”的意见。 他认为网络也应该受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认为“同时在网络上写作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应该提倡用真名写文章,包括传统媒体。 用假名发表东西不是对公众的责任”。
他的这句话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被称为“李希光事件”。 经过了一段时间措辞激烈的争论,之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事情没有结束。 之后,李希光自己也对网络实名的话题失去了兴趣,他说:“禁止网络上的匿名性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
网络实名制的积极意义
网络实名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恐慌和恶意侵害别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 网络实名制是网络文化中争论很大的一种,习惯于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生活的人们反对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的基础前提
VIEID是俗称的网络id,VIEID的普及是网络实名制的基本前提。 VIEID是在互联网信息世界中识别用户id的工具,用于在网络通信中识别通信对方的id,表示我们的id或资格。 据CNNIC发布的《互联网发展及诚信状况热点数据》报道,35.2%的网民对现在的互联网可靠性状况感到不满。 在调查对象的网民中,没有被模仿网站欺骗过的人不到10%。 网络用户账户和个人信息被盗变更者占44.8%,诱因为“访问假在线银行、在线证券、电子商务等网站”的占16.8%。 专家表示,全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 可见网络安全严重缺乏网民对网络购物的信任,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最大的“票房毒药”。 网络VIEID的推出,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可靠性的问题。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进程
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顾客必须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漫画、IC卡等
2004年5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表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 (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实名制,强调电子邮件运营商应该要求客户提交真正的客户资料,这一资料成为判断邮箱服务归属的标准。 9月26日,中国共产党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成立了游戏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今后一年里设立中国青少年全国游戏玩家俱乐部,为网络游戏实施实名制奠定基础。
2004年5月18日,实行全站实名制的网站登场了。
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必须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为国内所有网站主办者提供网站访问、托管、内容服务的IDC、ISP进行备案登记,或在信息产业部的备案网站上注册自行备案。 通信管理局暂时关闭到6月30日24点为止没有向备案管理系统报告相关信息的网站,向相关的访问服务提供者通知访问服务的暂时停止。 信息产业部电信局有关负责人敦暂时关闭的网站请务必在7月10日24点前办理备案手续。 否则就会关闭。
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校教育网络中实施实名制,成为中国教育部审查中国大学的重要依据。 到2005年3月,以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为首的各大学BBS转向了实名制校内交流平台。
2005年7月20日,根据中国最大的即时消息公司腾讯发布公告,深圳公安局《关于开展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表示,与中国有关部门合作整理腾讯开展的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对QQ集团的作者和管理者这时,正好媒体报道了韩国网络实名制的情况,腾讯的这一措施被认为是“中国全面推进网络实名制的序幕”。
2005年7月22日,新华网表示,从7月22日到9月末,中国深圳警察将展开为期3个月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整理整顿。 其中,警察实名登记BBS、BBS的版本,检查身份证号码。 8月5日,中国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共同发行了《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稿被称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杀怪练习级,要求“PK系练习级游戏(PK提高水平)必须用身份证登记,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记”
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建议对博客实行实名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对声。 2007年3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宣布,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在推进博客实名制,媒体认为博客实名制已经确定。 迄今为止,在中国,博客运营商在全站发布了实名制注册的博客网站。
2007年5月28日,中国网站已经实施实名制3周年。
2007年8月,《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实名制。 网络协会和许多网络制造商将博客引导和鼓励实名制。 新浪、搜虎、网易等十多个知名博客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协会的指导下共同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协会希望通过制造商的规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博客作者走向实名制。 另外,《公约》要求博客服务提供商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
2008年1月,举办了“两会”,网络实名制立法进程启动,再次引起关注。 首先是1月底,宁夏、甘肃两省推行版本主实名制。 之后,吉林省也宣布建立版本实名制,明确了与帖一律先审查后发行。 2月15日,公安部机关报《人民公安报》发行了长文,首次确认将版主实名制普及到全国。 重庆市于2月18日成为宣布普及版本实名制的第四个省市。 2月19日,北京市宣布将在年底前实现全市网吧网络登记实名制。 这些地方的实名制先行,说明大范围的网络实名制正在逐渐接近。
2008年8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回答了网络实名制立法提案,未能通过,但表明“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是未来网络健康发展的方向。
2009年1月,一家网络开始执行IA实名机制的标准。 IA实名机制标准是绝对实名机制,一次检查实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地址。
2010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林永青:网络实名制和利弊之辩。
2010年4月29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五次研讨会,主讲人是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处理、国务院新闻处理主任王晨。 他从当前中国网络的发展和管理现状、网络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而推进中国网络科学健康秩序的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这次讲座中,国务院首次宣布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上取消新闻和投稿的“匿名发言”功能并取得实效,同时国务院还积极探索中国在论坛、BBS等各种网络交流环节,
网络实名制利与弊
网络实名制有利有弊,推进的必要性和实施可能性值得探讨。 对此,世界各国正在进行分析研究,慎重地慢慢进行。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韩国政府决心实行网络实名制。 据韩国情报通信部的调查,实名制实施后,诽谤和帖的数量从13.9%减少到12.2%,减少了1.7个百分点。 但是,以IP地址为基准,网络论坛的平均参加者人数从2585人减少到737人,实名制明显抑制了网络上的交流。 另外,也有人盗用别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登记。 更大的问题是,实名制的信息以韩国各网站为黑客的主要对象,2011年7月韩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泄露事件,很多民间组织和专家认为这是“网络实名制”的祸害,要求废除实名制的呼声高涨韩国行政安全部于2011年8月表示,政府将逐步废除网络实名制。 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健全,政府和公民的沟通渠道还不畅通,官员腐败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公民通过微博参加政治,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官员的行为, 进而通过网络敦促政府解决长期的具体或个人问题,微博如果向他们提供网络实名制,可能会减少在网络上发牢骚、散布谣言的言论,但同时也是即使是诚实守法的网民,为了自我保护,也有可能泄露、利用个人信息、报复,减少注册、减少发言。 对于想逃避管理的人,即使实行实名制也很难达到制约目的。 网上发言者制造社会问题,恶意进行人身攻击,干涉他人自由等,追究责任,使其受到法律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网络管理是集社会、经济、伦理、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课题,建立相关制度不仅是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事情的全球性大事。 不是某个时期或阶段的方便计划,而是将来信息社会的基础。 对于没有边界、扁平化的网络社会,网络法制建设需要全国统一甚至与世界接轨,国际合作进行“顶层设计”。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