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的效果和作用儿茶的药用价值
时间:2022-01-23 13:40
阅读: 次
儿茶的效果和作用儿茶的药用价值:
儿茶,又名儿茶膏、儿茶、黑儿茶是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用于清热、生津、止血,主要治疗肺热咳、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 外用治疮编 ...
儿茶,又名儿茶膏、儿茶、黑儿茶是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用于清热、生津、止血,主要治疗肺热咳、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 外用治疮编号长期未回收,为皮肤湿疹、口腔炎、扁桃体炎。
茶的效果和作用
1 .保肝、利胆作用:该产品中所含的d-儿茶精及表儿茶精均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服用D-儿茶精150mg/kg时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逆转倒置的白蛋白/球蛋白(A/G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活性D-组织蛋白酶抵抗苍蝇毒蕈碱、鬼笔碱及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同型半胱氨酸硫醚s和丙二酸引起的大鼠肝脂肪变化及低蛋白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脂肪变化D-组织蛋白酶50mg/kg皮下注射也很明显d -组织蛋白酶的保肝作用与肝内ATP合成、溶酶体膜稳定、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以及促进可能的抗内毒素、抗脂肪浸润等有关。 这种茶精的保肝作用也与其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儿茶精50mg/kg或75mg/kg十二指肠给药会显着增加麻醉犬或大鼠的胆汁流量,作用分别持续3h或60-80min。
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原不存在时,d-组织蛋白酶不影响白细胞迁移,但体外试验抑制对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 )抗原敏感的正常人白细胞迁移,感染乙型肝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敏感的患者对白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D-儿茶精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广泛淋巴细胞数使其恢复正常,促进旧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慢活肝患者淋巴细胞在PPD诱导下的转化。 健康人外周血Ts细胞的d-组织蛋白酶激活,抑制菜豆球蛋白A(ConA )引起的母细胞转移,而徐活肝患者的d-组织蛋白酶抑制Ts功能,抑制Ig的生成。
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儿茶最低抗菌浓度(MIC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8lmg/ml,白色葡萄球菌为5.63mg/ml,b型溶血性链球菌为5.63mg/ml,白色念珠菌为5.63mg/ml 痢疾杆菌、伤寒菌等有抑制作用。 5%的儿茶悬浊液对68株痢疾杆菌的药剂感受性试验中福氏和不动杆菌的感受性率为100%。 另外,对病毒和一些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服用儿茶水液,抑制空腹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运动,促进盲肠反蠕动,但对结肠无明显影响。 d -组织蛋白酶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导致便秘。
5 .降糖作用:印度民间用儿茶治疗糖尿病,该产品所含儿茶精依赖ATP、温度和浓度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30mg/kg每天注射2次,共注射4d使大鼠胰岛中胰岛素含量增加30% D-儿茶素对兔子也有降血糖作用。
6 .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儿茶精具有显着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儿茶精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 儿茶精还能抑制大鼠血栓形成,降低血栓素A2(TXA2 )的含量,对6-Keto-PGF1a有明显影响。 D-儿茶素可以延缓羊毛脂引起的血清胆固醇的上升。 另外,从儿茶中发现2种异构体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活性。 D-儿茶精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对离体心脏先抑制后兴奋。 儿茶静脉注射可以降低豚鼠骨骼肌的张力,降低血压,加快呼吸。 酪氨酸酶活性d -组织蛋白酶被增强,酪氨酸脱羧酶活性被抑制,可以降低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可能与降压作用有关。 D-儿茶精抑制大鼠大脑、肝脏、肾脏、心脏、猪大动脉等多种组织的氧摄取,明确心脏。
7、其他作用:皮下植入儿茶30mg,可以明显延迟醋酸引起小鼠扭转反应的潜伏期,可以明显减少扭转次数,皮下植入40mg儿茶5h无局部明显刺激反应,儿茶体外喝茶有抑制艾氏腹水癌的作用。 儿茶精有抗放射、白细胞上升和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粘连,因此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 儿茶单宁能促进维生素c对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吸收,抑制实验性大鼠膀胱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降低尿的pH有关。
本文转自:www.bimeiz.com/shenghuo/23116.html上一篇:吃人参效果和作用人参效果的好处
下一篇:八角的效果和作用-不应该吃八角的人